

“双向奔赴”激活发展新动能
时间: 2025-02-20 01:39:35 | 作者: bob体肓
2月10日,在位于西安市碑林区的中煤能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煤能源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二级教授夏开文正在和学生讨论郯—庐断裂带深井观测系统的实验数据。
郯—庐断裂带深井观测系统是夏开文团队与中煤能源研究院联合攻关的深地国家重大科学技术专项。“系统通过在矿井深处布置探头寻找地下微小活动的规律,预测地震,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夏开文说。
夏开文是深地国家重大科学技术专项首席科学家。他的团队研发了煤矿生产安全预警系统,却一度找不到合适的应用场景。
与此同时,中煤能源研究院也有苦恼——高难度科技攻关项目缺少领军带头人,需要寻找与自身发展趋势相匹配的高水平科研团队。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水准不断提升、影响力持续扩大,为校企“双向奔赴”提供了慢慢的变多的机会,类似的烦恼有了解决方法。
受陕西浓厚的科技成果转化氛围和生机勃勃的创新环境吸引,2024年,夏开文找到中煤能源研究院寻求合作。经过深入沟通,双方达成了柔性引才合作协议,中煤能源研究院聘用夏开文团队为首席科学家团队,双方通过科研项目共同攻关、人才共同培养等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发展。
“企业有什么样的问题,直接反馈给我们学校,我们再‘对症下药’,联合攻关。问题越多、案例越多,我们的研究就越深入,技术水平就越高。”夏开文说,双方正有序推进深地国家重大科学技术专项郯—庐断裂带深井观测系统,并围绕蒙陕地区特有煤田地质特征联合攻关矿震灾害识别和预警理论。
今年,陕西将聚焦聚力打好“八场硬仗”,这中间还包括“打好教育科学技术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硬仗”。围绕教育科学技术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陕西着力构建良好创新生态、产业生态。
“我们与西安交通大学等20余所高校开展全方位合作,一直在优化人才教育培训和引进机制,形成多轨制、多通道的人才发展模式,共引进或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30多人。”中煤能源研究院副院长朱磊和记者说,“十四五”以来,中煤能源研究院形成标志性成果100多项,其中校企合作项目占比超七成。
不只是行业研究机构,在创新孵化中心,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高校院所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有力促进了“四链”融合,推动创新全链条加速。
在位于西安浐灞国际港的长安先导生命科学产业创新中心(以下简称“长安先导创新中心”),陕西先导芯超科技有限公司科研人员正在进行再生医学人工皮肤组织研究。入驻长安先导创新中心半年来,该公司取得了再生医学人工皮肤组织在脑类器官建立功能性神经网络、自体诱导生成胰岛细胞治疗糖尿病等方面的突破。
据了解,围绕航空航天、生命科学等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长安先导创新中心启动建设创新平台19个,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建实验室、小试中试基地等技术攻关平台,已促成110项科研成果产业化。
在中国中煤能源集团首席专家、中煤能源研究院院长申斌学看来,在企业出题、产学研协同解题机制的促进下,慢慢的变多的“双向奔赴”正不断塑造陕西高水平发展现代化建设的新动能、新优势。
“我们将继续积极融入秦创原建设,大力推动产学研深层次地融合,以‘三项改革’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集成创新体系,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劲引擎。”申斌学说。(刘印)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销售热线:0359-3410026
bob体育主要生产液压传输系统使用的高压钢丝编织胶管、超高压钢丝缠绕胶管、用于煤炭开采、石油钻探、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设备,规格齐全,质量过硬,服务诚信
